患难相共四字成语故事
患难相共的成语故事
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,流传着许多寓意深刻的成语,每一个成语背后往往蕴藏着动人的故事。其中,“患难相共”就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,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和忠诚的故事。
黄巾之乱
东汉末年,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——黄巾之乱。面对蜂拥而至的黄巾军,朝廷无力镇压,于是诏令天下各州郡自发组织乡勇勤王。在汝南郡,有一位名叫刘备的青年,因为匡扶汉室的志向,响应朝廷的号召,召集了一支乡勇义军。
两位结拜兄弟
刘备在招募乡勇时,结识了两个志同道合的青年,一个是关羽,一个是张飞。关羽义薄云天,武艺高强;张飞豪迈仗义,力大过人。刘备与关羽、张飞一见如故,惺惺相惜,遂在桃园结为异姓兄弟,誓言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。”
辗转各地抗击黄巾
结拜之后,刘备、关羽、张飞率领义军加入了讨伐黄巾军的行列。他们转战各地,屡立战功,斩杀了不少黄巾贼寇。一路征战,三人患难与共,同生共死,感情也愈发深厚。
失散后再度重逢
在一次战斗中,义军遭遇黄巾军伏击,刘备不幸与关羽、张飞失散。失去了兄弟的庇护,刘备孤身一人,流落江湖。关羽和张飞得知刘备下落不明,万分焦急,便四处寻找他的踪迹。
经过一番寻找,关羽在河北找到了刘备。面对失而复得的兄弟,关羽激动不已,连忙将刘备接回营中。得知关羽已经找到刘备,张飞欣喜若狂,火速赶来与兄弟团聚。三人重逢之日,喜极而泣,情深似海。
重逢后,刘备、关羽、张飞继续并肩抗击黄巾,他们过关斩将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黄巾之乱平定后,朝廷论功行赏,刘备、关羽、张飞都被封为亭侯,三人也从此扬名天下。
成语的由来
刘备、关羽、张飞三兄弟在黄巾之乱中患难与共,共同经历了生死考验,他们的情谊坚如磐石,令人敬佩。后人将他们的故事浓缩成“患难相共”这个成语,用来形容朋友或亲人之间在困境中相互扶持、不离不弃的情感。
这个成语不仅流传至今,而且成为人们赞美友情和忠诚的经典之作。人们常常用“患难相共”来形容那些在逆境中相互扶持、患难与共的关系,表达对这种友谊和忠诚的崇敬。